2017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鄭州市兩大遺址入選
原標題:2017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鄭州市兩大遺址入選
塑膠熱融押出
2016~201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和鄭國三號車馬坑進行考古發掘。
中原網訊(鄭報融媒記者 蘇瑜 實習生 杜雨陽) “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剛剛揭曉,鄭州市有兩大項目入選,分別是滎陽青臺遺址發掘、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發掘。
3月20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編輯部主辦的“2017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在鄭州市舉行。共有11個發掘項目進行瞭發掘成果匯報。
廢塑膠加工|廢塑膠處理工廠
經過各項目負責人報告,參加論壇專傢推選,“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為:“滎陽青臺遺址發掘”(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二裡頭遺址宮殿區東北部5號基址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裡頭工作隊)、“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發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洛陽市塑膠回收押出機|廢塑膠再生製粒機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宋東京城順天門(新鄭門)遺址發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其中,“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發掘”與“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目前已經進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終評環節。
青臺遺址是中原地區一處著名的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的遺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5年對該項目開始發掘,經過近3年的系統調查、勘探和重點發掘,發現仰韶時期環壕3條,聚落內各類遺跡豐富,功能區佈局明顯,最為重要的是發現瞭史前最早的土坯房屋。此次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揭示瞭文明因素在鄭州地區仰韶晚期遺址中的孕育,為探索中國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階段的社會、人類精神世界和文化成就等問題有著重要學術意義。
鄭韓故城位於新鄭市城關附近的雙洎河(古洧水)與黃水河(古溱水)交匯處。2016年至201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北城門遺址和鄭國三號車馬坑進行考古發掘,清理春秋戰國至明清時期不同走向的道路16條和甕城城墻。其發現不僅為科學制定鄭韓故城國傢考古遺址公園的展示與利用奠定瞭堅實基礎,更為後世復原歷史場景、傳承歷史文明提供有力的實物支撐。
青臺遺址是中原地區一處著名的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的遺址,發現瞭史前最早的土坯房屋。
滎陽青臺遺址 發現疑似北鬥九星祭祀區
發現中原地區史前最早土坯房屋和疑似北鬥九星祭祀區的“滎陽青臺遺址發掘”項目,29日當選“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青臺遺址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遺址。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進行的“青臺遺址絲綢起源”考古發掘項目,經過近3年努力,發現仰韶時期環壕3條,聚落內各類遺跡豐富,功能區佈局明顯。
遺址擁有三重環壕,出入口形制不一,為研究仰韶時期防禦體系、工程技術和利用水資源等提供瞭重要新材料。
疑似北鬥九星祭祀區在遺址東部、內環壕外側。9個陶罐組成疑似北鬥九星圖案,九星罐東部有圓形祭土臺,祭土臺東部有大、中、小3個甕棺,南部有一個祭祀坑,內置一個非正常死亡骨架,整個祭祀區周圍有較多疑似地臼遺存。
“疑似北鬥九星祭祀區的發現,說明5000年前的先民們已具備一定天文知識,對北鬥天體的崇拜可能形成一套隆重祭祀儀式。”該項目負責人魏青利介紹說,“北鬥九星歷史上有兩種排列方式,新的發現將為此項研究提供極其重要的新素材。”
青臺遺址居住區已清理長方形房址43處,這些房屋有著多種形制和多種建造方法、建築結構,為揭示仰韶時期的社會組織結構、婚姻傢庭形態、生產力水平等提供瞭多向思維方式。
“最為重要的是發現瞭中原地區史前最早的土坯房屋,這間隻殘存底部的房屋,由土坯砌築而成,說明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們已有意識地制造和使用建築材料。”魏青利說。
遺址內還發掘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葬189座,較為普遍地使用瞭木棺,遺體也多疑似經過纏裹,對研究仰韶時期的葬俗、葬制有重大意義。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副會長魏興濤說,青臺遺址一系列重要考古的發現,揭示瞭文明因素在鄭州地區仰韶晚期遺址中的孕育,為探索中國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階段的社會、人類精神世界和文化成就等問題有著重要學術意義。
編輯:趙靜
聯系記者
- 廢棄物處理|廢棄物濾網處理 廢塑膠熱熔處理|廢塑膠熱熔押出所產生的濾網廢料解決廠商
- 廢塑膠熱熔處理|廢塑膠熱熔押出 塑膠熱融押出濾網產生廢料該找哪方面的廠商解決
- 廢塑膠原料|廢塑膠原料處理 廢棄物處理|廢棄物濾網處理若要自行燃燒該如何處理
留言列表